问题导读:
1. 元祖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2. 元祖为什么做不大?
核心观点:
• 蛋糕够大,可取多勺
• 大陆台湾,仍有羁绊
• 好吃偏贵,销售太费
• 淡季不淡,才能稳健
• 覆盖有限,成都最赞
公司的三大战略课题:
1. 销售费用和业绩增长之间的平衡策略
2. 公司如何摆脱节令性产品对业绩的影响
3. 门店扩张的潜力巨大,如何推进
01
蛋糕够大,可取多勺
市场规模足够大且稳步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 2,853 亿,同比增长9.7%,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734亿元,并有望在2025年达到3518亿元,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消费增长的动力足以支撑市场发展。增长的动力主要是中式糕点的流行,增加了用户对烘焙产品的粘性,同时消费场景不断增加、人均消费水平提升以及餐饮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整体推动行业规模保持增长态势。
健康、个性、多样化是未来的消费趋势。低糖、低脂、高纤维等健康烘焙食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消费者在更加注重产品的健康属性和营养价值的同时,对烘焙食品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他们希望根据自己的口味、需求定制烘焙食品。
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比较分散,龙头企业增长空间大。目前市场中小品牌占据主导,好利来、元祖食品等知名品牌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龙头企业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是企业竞争的发展趋势。焙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并通过连锁化经营、智能化生产,实现规模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一致性,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02
大陆台湾,仍有羁绊
元祖食品的董事长是台湾人张秀琬,其曾任台湾如意堂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台湾元祖实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之后在上海创办元祖食品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至今。
元祖的品牌可以追溯到1981年在台北市创立的前店后厂的直营店,并于1982年首创台湾食品行业连锁店,1993年正式进入大陆,成立上海元祖食品有限公司,至今在大陆也有31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的烘焙品牌,
管理层重视财务回报,但也缺乏进取心。公司大股东张秀婉女士通过境外公司“元祖国际”控股上市公司,作为台湾人在大陆做生意,对资金回报、资产合法转出的需求应该是比一般大陆企业要高的,因此公司分红的比例一直是很高的,企业的这种价值观合情、合理,也决定了公司的发展路线。
03
好吃太贵,销售太费
我是元祖蛋糕的忠实用户,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元祖蛋糕特性的话,我会选择“好吃、好看但是偏贵”。
同一区域的元祖蛋糕和好利来蛋糕的价格对比
为什么元祖蛋糕的价格这么高,除了在用料上更讲究以外,更多的是元祖的运营成本比较高,第一,元祖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运营,小程序就可以下单;第二,推动社群运营,建立了很多的微信群,不断做促销活动,想通过私域运营加强消费者的忠诚度。
我们从元祖的利润水平上就可以看出其运营成本是比较高的,2023年营业收入26亿,毛利润16.5亿,毛利率高达62%,而净利率只有10.39%,其中销售费用高达10.96亿,占比42%。销售费用包括人工成本是5.34亿,广告费用1.79亿,可见其人工的运营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那么如果高的销售费用,对业绩增长的推动效果如何呢?其实不明显,2023年业绩仅增长2.7%。
战略课题:销售费用和业绩增长之间的平衡策略。高价格、高投入、低增长,还是可以选择中价格、低投入、高增长呢?
04
淡季不淡,才能稳健
元祖的业绩高度依赖中国传统节假日的贡献,尤其是三节两季(春节、踏青季、端午节、中秋节、感恩季),其销量占比高达54%,而稳定型业务(蛋糕)占比只有40%,水果业务占比只有0.36%。
战略课题:公司如何摆脱节令性产品对业绩的影响,如何让常规性产品、场景性产品的比重提升?
其实答案很简单,企业的战略选择更重要。
05
覆盖有限,成都最赞
元祖拥有全国 750+家线下实体店,另外还有线上门店和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外卖平台等,蛋糕等临时性产品都需要依托于线下门店配送。
我们先从区域上看看元祖门店的分布
统计完门店区域分布,很出乎意料的是成都是全国人民最喜欢元祖的城市,布局了高达76家门店,占总门店数量的10%。另外布局比较密集的区域就是元祖根据地长三角,尤其是江苏几个大城市,布局的比较密集,而像北广深、天津、厦门、昆明、大连等一些大城市分布的就相当少。
战略课题:公司门店扩张的潜力非常大,有没有推进的可能呢?
-- END --
关注 “和中堂谈企业战略”,了解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