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很多人或许并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原因在于,这段时期的历史实在太过杂乱,王朝更替转眼就会发生。确实,自从唐代中后期开始,随着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整个大一统局面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节度使虽名义上仍然是唐皇之臣,但却根本不遵从唐皇号令。
那么在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上图--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分布示意图
一、 终结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
对于唐代历史来说,有几个年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公元618年,这一年李渊取代旧隋并建立了唐帝国;再比如公元712年,这一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的年份。而在其统治时期内,唐帝国出现了难得的盛世局面,即开元盛世。而公元755年也同样重要,这一年节度使安禄山联合了史思明共同反叛唐帝国,史称安史之乱。
上图--发动叛乱的安禄山影视剧照
安史之乱不但直接导致开元盛世的局面一去不复返,而且还给帝国的各个领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好在这场变乱于公元763年就得以被终结,但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却并没有随之消失。比如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各地藩镇拥兵自重的现象依旧没有任何改善,甚至还愈发严重了起来。
唐末的藩镇割据局面,是导致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分裂出多个割据政权的直接原因。同时,唐帝国的大一统局面也随着帝国的四分五裂而不复存在。但是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五代十国的分裂,就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分裂相对唐末时期的藩镇割据局面来说,反而出现了走向统一的倾向。
割据一方的军阀,都希望能够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扩大自己的领土面积。为此,这些军阀之间展开了长时间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弱小的军阀被相对强大的军阀所吞并,五代十国时期便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可以称的上是一种"进步"。
上图--公元925年的五代十国
二、 经济中心彻底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自汉代以来,各封建王朝的经济中心都集中在北方。但是当时间来到唐末至五代十国初期时,经济重心出现了明显的南移的趋势。至五代十国时期,经济中心已经彻底转移到南方。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的流动呈向南流入的趋势。自安史之乱爆发后,许多北方的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举家南迁到南方尚未遭遇战火的乡村或城市居住。在这一过程中,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以及生产经验都随着人口的流动而流入南方。如此,经济重心自然会南移。对此,深圳大学中国特区经济研究中心的许金红博士在《五代十国: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基于人口视角的分析》一文中曾经提到:
五代十国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是南方各地,如江淮、巴蜀、闽广、两湖地区。其中既有规模较大的有组织的迁徙,也有举族举家迁徙。因此,在整体人口户数下降的大前提下,南方户数的下降幅度大大低于北方,其主要原因除了人口自然增长外,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大量北方人口源源不断迁入。
上图--宋代仍保持着向南流入的趋势
在那个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封建时代里,劳动力是十分珍贵的。人口数量的多寡,能够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力。三国时期的曹魏之所以能够保证对蜀汉及孙吴的优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曹魏拥有远超于其他两大割据政权的人口数量。
不过有趣的是,即便南方的生产力及生产水平随着劳动力的增多而得到了提高,但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割据政权却越来越弱小。而北方的割据政权却越来越强大,且大有吞并南方并重新完成大一统的趋势。具体原因较为复杂,在此不对其进行深度分析。
上图--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局面示意图
三、南方城市日益繁荣
前文已经提到,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北方人口出现了明显向南方流入的趋势。这些由北方迁徙而来的百姓,多数进入到了南方的城市当中,并从事着手工业或其他行业。如此,南方诸多大城市的规模得以进一步扩大,并且日益繁荣起来。
反观北方城市,因受安史之乱及唐末混战的影响,大多数城市已经化为一片废墟。曾经繁荣的城市,也因军队的屠城行为、以及军队对经济基础的破坏而变得破败不堪。即便有些百姓并未受到人身伤害,也并不愿在此继续居住下去了。对此,《资治通鉴·后梁纪》中曾经有过相关记载:
枣强城小而坚,赵人聚精兵数千守之。师厚急攻之,数日不下,城坏复修,死伤者以万数···帝闻之,愈怒,命师厚昼夜急攻,丙戌,拔之,无问老幼尽杀之,流血盈城。
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攻伐杀戮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屠城,也已经成为了许多统兵将领为报复坚守不降的城中军民的普遍做法。当一座城市经历了如此劫难之后,就基本上失去了短时间内重新恢复繁荣局面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破败,最终成为无人或仅有少量百姓居住的"死城"。
而南方大多城市,因并未直接受到战争的影响,因此其发展也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同时,南方的诸多大城市也被北方百姓视为"避难所",这就吸引了更多的避难者来此躲避战火。而城市的扩大及繁荣,又会进一步引起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这些城市的防御工事也会得到相对应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这些大城市的安全。如此,便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四、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正是唐末的藩镇割据局面的日益巩固及扩大所导致的。
在藩镇已经很难被削弱的情况下,唐皇对全国各地的控制能力只会越来越弱。由此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直到唐皇彻底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之后,分裂局面便彻底形成了。
毋庸置疑的是,五代十国的割据分裂局面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百姓来说,这无疑就是一场灾难。虽然后来北宋帝国吞并了诸多割据政权,但仍然没有统一全国,不过这也并不代表全国再也无法统一。而隐藏在五代十国乱世之下的统一趋势,也成为了五代十国分裂时间相对起其他历史时期分裂局面较短的一个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五代十国: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基于人口视角的分析》许金红,著
【2】《资治通鉴·后梁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