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好一道题,比起讲新知识其实更加考究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这样的话,相信都听过很多次了。通过上一次课我们的分析了解,其实也能发现,讲解题目是很繁琐的事情,而越是繁琐的事情,就越容易掉进陷阱里。
讲解题目易掉进的五个陷阱:
第一坑: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部分重要题型做完引入之后,老师们直接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一步步严谨的解题过程在笔下龙飞凤舞。脱离了老师的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引导的思考,而只是名义上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要想达到效果难度实在太大。所以要提前做好引导的问题设定,以及这个问题给学生多少时间思考,重要的引导部分,甚至需要点名抽学生起来回答思考的结果,因为只有抽查才能督促学生认真对待。
第二坑:不考虑学习效果和学生接受程度,只为了展现自己厉害就讲解了很多个解法。实际上很想把这一坑称为装逼坑,想了想还是算了。因为大多数老师竹筒倒豆子似的一股脑讲解出来,其出发点是好的,就想让学生可以把自己会的知道的都学了去。但若只是为了展现自己有多厉害,多聪明,就真的不可取了。虽然我们在五个步骤里,有一个准备环节,确实需要准备多种解法,但是准备多种解法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水平。而且,从目的上来说,准备多种解法的目的,是在于如果一种解法学生不能理解,我们可以讲解另外一种解法,让学生得以掌握。所以,更大的价值在于有多种方法让学生一定能够掌握。
第三坑:讲题过程中没有对基础知识点进行讲解,没有照顾到差生。这个坑有个别名,叫做想当然坑。想当然的认为这道题的基础知识很简单,学生们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在冷静的情况下可能都知道,但在考试中或者做题的时候,就不一定了。而且,一定要记住,落实教材,落实书本,是我们讲题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因为万考不离书本,落实教材落实书本是我们授人以渔的核心。因此,我们在讲题过程中,要对该题所考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点拨。如果是新生,更要要求学生把关键词勾画出来,然后在旁边或者关键词下面引注基础知识点的内容或知识点的公式,一般我会让学生红笔勾画,红笔引注,一个知识点不勾画引注5遍以上,学生是记不住的。尤其文科讲题的时候,更需要勾画引注,而且要让学生翻到书本的多少页,查看书本中是怎么解释归纳的。
第四坑:老师自己讲的很嗨,没有关注到走神的学生。这个坑我至今都经常犯,当问的问题有好几个声音都可以大声回答出来的时候,心里就会有种难以言表的成就感,整个人顿时感觉神采飞扬、文思泉涌,然后嘚啵嘚啵的收不住了。其实是被尖子生或者跟上了课堂节奏的学生带飞了,而忽略掉了课堂掌控。所以现在上课的时候,我会有个习惯,每隔几分钟,就盯一下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干嘛,防止自己被带飞。
第五坑:使用讲题五步法中,没有提前进行好时间规划,在某一两个步骤中花费过多时间。要么思考时间没有规划好,要么引入时间过长,这两个步骤是最容易耗时的地方,如果教室后面有钟表的,可以多瞟瞟,提醒自己注意时间,如果没有钟表的,可以巡堂的形式预估时间。当然,最核心的地方是在备课的时候,提前规划好每个环节的时间情况,良好的时间规划,有助于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试问,从不拖堂的老师哪个学生不喜欢呢?尤其是不拖堂,还能有教学进度。
接下来,我们用一个示范课例子来演示怎么操作讲题五步法:
示范课例子(初中数学):
例:
展开全文
第一步:选好题
1.本题属于拓展性题目,考查学生绝对值、平方的非负性,又考查互为相反数的特性,还考查有理数的乘方。综合考查了有理数及其运算章节的多个内容。
2.因为综合性较强,所以选择复习式进行引入,且要在复习式引入的同时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3.题目设定与学生常见的绝对值平方的非负性题目设定有区别,需要设定互动,帮助学生找到题眼。
4.题目有易错点(乘方的运算),讲解易错点时,通常用的方法是:教师先让学生把错的解题过程呈现出来,然后老师点出里面的错误,引导学生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这也是师生互动的思维)
然后进入讲授准备环节
第二步:讲授准备
1. 知识点: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0.
(2)绝对值、平方具有非负性,非负性的意义是大于等于0.
(3)有理数的乘方,指数是几,底数就要乘本身几次。
2. 解法:无多种解法,可以不用多做设计。
3. 问题和思考时间:
(1)从题干来看,和平常所做绝对值、平方非负性题目的区别在哪里?(没有等式)思考时间1分钟。
(2)如何建立等式?(利用题干互为相反数建立等式)思考时间1分钟。
(3)建立等式后,如何求出a和b的值?(绝对值、平方的非负性)思考时间1分钟。
(4)有理数的乘方如何运算?(指数是几,底数就要乘本身几次)思考时间1分钟。
第三步:引入设计
复习式引入
本题属于有理数及其运算章节的题目。教师挑选与本题相关的知识进行提问。为后面引导建立正确解题方向做好铺垫。
第四步:题目讲解
1. 分析题目题干,找出知识点(题目题眼,相关理论)。让学生读题,1分钟后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是通过哪些关键字和式子找出的知识点。要求学生用红笔把关键字或式子勾画出来,引注知识点内容。例如勾画b+2的绝对值,引注非负性,如果改班学生基础较差,还要求在非负性后引注大于等于0.勾画互为相反数,如果班级学生基础较差,要求学生把互为两字用红笔圈出,引注互为相反数相加等于0.勾画a-3的平方,引注平方非负性,基础较差,非负性后引注大于等于0.
2. 解题关键。根据互为相反数相加等于0建立等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解答非负性题目有无等式,对比本题是否有等式,如何建立本题的等式。得出解题关键结论:互为相反数相加等于0建立等式。
3. 解题步骤,易错提醒。
根据解题关键,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建立等式,先自行解答。
教师巡堂,观察哪些学生犯了什么错误,一般会出现不知道如
何求a、b的值,以及求b的a次方时b乘a的形式进行计算,两种易错情况。
此时教师不做任何指导,记住学生名字,然后统一在黑板上进行步骤讲解时,列式计算a、b值时,点出学生名字要求认真记录(或者让做对的学生回答思路,在巡堂时已经观察到谁做对)。说明b+2的绝对值与a-3的平方具有非负性,必定大于等于0,要让b+2的绝对值与a-3的平方的和等于0,只能b+2等于0以及a-3等于0,才能使它们的和等于0.得出a、b的值。
在计算b的a次方时,要么老师故意用巡堂时学生错误的解法进行计算,然后说明错误在哪里,正确的乘方运算是指数是几,底数就要乘本身几次;要么抽做错的学生来回答怎么计算,选择何种方式,依据做错学生的性格情况确定。
最后计算出最终结果。
4. 题目延伸。
(1)绝对值与平方非负性的相似题目练习;
(2)互为相反数相近知识点互为倒数的复习和题目练习,互为倒数相乘等于1;
(3)乘方的运算相似题目练习。
第五步:题目总结(重难点,易错点总结)
第一点:以后遇到没有等式的题目,首先考虑如何通过已知条件构建等式。
第二点:绝对值与平方的非负性起含义是大于等于0,绝对值中的式子等于0,平方对应的式子等于0进行求解。
第三点:幂的计算,指数是几,底数就要乘本身几次。
以上是如何讲好一道题的5大陷阱和示例演示的全部内容,我们在做备课准备的时候,可以不用向示例演示一样写得如此详细,但是流程步骤需要考虑全面,规范化教学授课,从流程上确保学生的上课效果。与各位老师共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