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治理到底是什么?搞清这四件事,你就彻底明白了!

数据治理到底是什么?搞清这四件事,你就彻底明白了!

很多企业现在都说“我们要做数据治理”“要推进数据资产管理”“数据不治理不行了”……

但你要真问他们:“你们数据治理在干啥?”——答案基本上有三种:

“我们在理数据台账,搞搞字段梳理。”

“我们建了血缘系统,能查到这个数据从哪儿来的。”

“我们上了个平台,能做权限控制和质量监控。”

听上去都挺有道理对吧?但你要再问一句:“你们这些动作和业务效率提升、数据资产变现有啥关系?”

……他们多半答不上来。

为什么?因为很多人把数据治理当成“做IT的事”,把它做得很“工具化”、很“技术”,但忽略了治理的本质:

​——解决人、数、责之间的关系问题​。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不讲高深术语,就把“数据治理”这事讲透。

搞清这四件事,你就知道该怎么落地、怎么搭台账、怎么配人、怎么和BI配合。

第一件事:数据治理不是做“数据”,是做“管”

说白了,数据治理的关键词不是“数据”,而是“治理”。

你想啊,为什么叫“治理”?因为数据​是一个资源​,而资源要想发挥价值,就得“被谁管、怎么管、怎么用”。

所以它不是一个技术项目,而是一个​长期的、机制型、跨部门的管理工作​。

就像公司治理企业资产一样:

你有多少房子、多少设备、多少钱在银行、谁在用,得有台账、流程、权限、预算……数据也是一样:

谁负责这个表的数据质量?

某个字段到底怎么算,能不能统一?

不同部门对“订单金额”的口径能不能打通?

BI报表拉的字段为什么和仓库里的数对不上?

客户手机号字段到底谁能查?怎么审批?

这些,都是治理的问题,不是ETL脚本、不是模型搭建的问题。

所以第一件事你要明白的是:

数据治理不是干“数”的事,而是管“人怎么用数”的事。

如果你做了半年“数据治理”,却没人知道哪些字段是谁负责、指标口径还在反复扯皮,那你基本上是“搞了点台账,没做成治理”。

第二件事:治理的核心,是“数、责、权”的三角绑定

你治理一个国家,得有法律、规则、执法人;

你治理数据,同样也要三件事绑定在一起:

一是“数”:你到底有哪些数据?

——比如:

有哪些表?在什么系统?属于哪个域?

有哪些字段?类型、含义、更新频率是什么?

哪些是高敏字段?是否加密?能不能查?

哪些是业务指标?怎么算出来?用于哪些场景?

这个部分,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做了,用Excel也好、Data Catalog平台也好,最常见的形式叫“​数据资产台账​”。

这相当于是给所有数据都做了一次“身份登记”。

二是“责”:每张表、每个字段是谁负责?

这一步,是很多企业做治理“最容易漏掉”的。

你不设“责任人”,后面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你们报表里的GMV怎么算的?”

“我也不太清楚,代码是小张写的,他上个月离职了……”

所以你要给每张表、每个指标都加上“数据负责人”字段:

这个负责人是干嘛的?

接收数据异常的提醒

解答业务口径的争议

确保表的维护和使用是合规的

这就是典型的“​数据责任制​”。

三是“权”:谁能用,怎么审批,用来干嘛?

数据不是你想查就能查的。特别是涉及:

客户手机号、身份证号

价格成本

用户行为日志

财务数据

你要是没有​权限体系​,出了事就麻烦了(很多公司被监管部门点名就是因为这块做得不合规)。

所以你要做一套“​数据权限治理机制​”,包含:

哪些数据属于“高敏”字段?

哪些字段是“脱敏可查”?

申请数据查阅需要走什么审批?

数据使用要留痕吗?多久保留日志?

内部可以导出数据吗?有没有导出记录?

简单讲就是:把每一次“用数据”的动作,都设一套可控机制。

第三件事:数据治理不是“做完”,而是“持续运营”

这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点。

你知道为什么很多公司数据治理项目上线没多久就“烂尾”了?因为他们以为:

“我做完了资产登记、建完了口径定义、上线了权限系统……这就治理好了。”

但实际上,数据治理更像是一个​运营体系​,不是“项目型工作”,而是“日常管理机制”。

你得有人:

每月做数据资产增量复盘

对字段变更进行提醒和记录

每季度清理长期不用的表

指标打标、口径说明文档更新

组织一次跨部门口径对齐会议

说到底,治理不是“工具上线”能解决的事,得有一群“懂业务、懂数据、能落地”的人,把规则和文化维护起来。

所以如果你是BI团队、数据平台团队、分析师,你一定要参与进去,数据治理不是IT的专利,它和你每天报表能不能对得上,有直接关系。

第四件事:数据治理最终是为“价值变现”服务的

最后这个点特别关键。

很多老板会问你:“你说你搞数据治理,有啥产出?对业务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听上去很功利,但其实问得对。

因为治理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数据真正用得起来。

举几个典型价值点:

1)让BI指标一致,不再扯皮

过去报GMV,市场部说是1000万,财务说是900万,原因:口径不同 → 你有指标台账后,一查就知道:一个含运费,一个不含退款

2)加快分析效率

数据资产清单+血缘图+字段说明,你5分钟就知道该查哪个字段、在哪张表,不用再挨个问人

3)数据敏感风险降低

你知道哪些字段是敏感的,谁申请了、有没有权限、有没有记录,一旦被查,公司有底气

4)跨部门对账更顺畅

你建了“责任制+台账+预警机制”,每次出错能快速定位到表、到字段、到人,复盘效率提升一大截

所以你要记住一句话:

数据治理,不是为了治理本身,而是为了让数据的价值“流动起来”。

你做得好,分析就高效,报表就准,业务就信任,老板就敢决策。

小结:数据治理,就是让你的数据“看得见、管得住、用得起”

如果你还在对“数据治理”感到模糊,那请记住下面这四句话:

治理不是搞数据,是搞规则。

不是做项目,是做机制。

不是IT的事,是跨部门的事。

不是为了留档,是为了变现。

你能把数据的全貌清楚地说出来, 你知道哪个字段在哪张表、谁负责、怎么申请、谁能用、怎么用、出了问题谁背锅, 你就掌握了数据治理的核心。

而一旦你把“数、责、权”三角关系建起来,再配上一套BI系统、数据质量监控、审批机制,你就真正建立了一个“数据驱动的组织”。

🎀 相关推荐

打击垫app大全:各种风格音乐任你选
体育365下载

打击垫app大全:各种风格音乐任你选

📅 07-06 👀 5455
QQ号可以改吗?如何修改QQ号码
bt365备用网址

QQ号可以改吗?如何修改QQ号码

📅 06-27 👀 1748
吃鸡改名卡在哪里购买 获得方式介绍
bt365备用网址

吃鸡改名卡在哪里购买 获得方式介绍

📅 08-11 👀 8072